說課稿范文集合五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說課稿 篇1一、說教材
(一)教材解析及地位。
《訴衷情》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六板塊的第二課。第六板塊的主題是抒懷。陸游在《訴衷情》這首詞中抒發(fā)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以及壯志難酬的憤慨。本板塊的“表達”是“美德在我身邊”。而詩人的愛國的美德,這也正是我們中華兒女應該繼承和發(fā)揚的。因此教學本課時要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愛國情感。
(二)說教學目標。
六年級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也積累了一定的學習方法。《語文課程標準》中第三學段對詩歌的要求是“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yōu)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备鶕?jù)以上所述學生實際、教材特點和課標的要求,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書下注釋、借助資料、查找工具書等方法自學這首詞,了解詞的大意。
2、有感情地反復誦讀這首詞,抓住“匹馬”、“夢斷”、“覓”、“暗”等重點詞語體會作者在詞句中所蘊涵的豐富情感。
3、通過對詞中運用的典故和創(chuàng)作背景的了解,借助品讀、聯(lián)想等方法,深入體會作者的愛國情懷和壯志未酬的悲憤。
(三)說教學重難點。
確立的教學重點是了解詞的大意。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體會作者在詞句中所蘊涵的豐富情感。教學難點是深入體會作者的愛國情懷和壯志未酬的悲憤。
(四)說學生。
我班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也積累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學生在課前預習時查找了有關陸游、陸游的詩、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南宋歷史方面的資料。
二、說教法。
本節(jié)課以體會詩人情感作為教學主線,思路清晰。通過課前積累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讓學生認識陸游是一位愛國詩人。然后通過深入學習讓學生認識到陸游還是一位充滿悲憤、無奈、遺憾、報國無門、壯志未酬的詩人。在人物形象豐滿的同時理清詞的情感線索,達到理解詞的思想感情的目的。
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到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fā)揮高度有意義的作用?!睘榱送怀鲋攸c,突破難點,本課主要采用情境導讀法和討論法。
1、情境導讀法。
情境導讀法是指教師采用各種方法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地閱讀的教學方法。這首詞蒼涼悲壯,慷慨沉郁,采用情境導讀的方法,能使學生更深入體會作
者的情感歷程。一是開發(fā)課程資源,補充陸游的充滿豪情的詩句激發(fā)情感,朗讀詞的上闕的前兩句;二是用古代戰(zhàn)爭的視頻凸顯陸游的英勇和報國之志,再讀上闕的前兩句;三是用老師充滿激情的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一詠三嘆地引讀下闕,激發(fā)學生情感;四是選擇恰當?shù)囊魳穭?chuàng)設情境,配樂朗讀體會詩人的壯志未酬的悲憤;五是老師用激情的范讀創(chuàng)設情境,引領學生走入詩人的內(nèi)心;六是以詩解詞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示兒》一詩,感受詩人的愛國之夢,再讀這首詞。
2、討論法。
《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币虼苏n堂上,我鼓勵學生議論紛紛,對同一詞句有多元的理解,對詩人的情感有不同的體會,用個性化的語言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而不以統(tǒng)一標準化的答案束縛學生的思維。
三、說學法。
“教為不教,學為自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所以本課采用學生自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老師先做學法指導,告訴學生學詞的方法和學詩的方法是一樣的,在學生回憶出以前學詩的方法后就讓學生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老師再以學定教,發(fā)揮老師導的作用。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jié)課的教學分三大板塊。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1、讓學生回憶陸游的詩歌,背誦《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從中知道了這是一位怎樣的詩人?2、引入課題,板書課題,齊讀后學生讀題解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陸游是一位愛國的詩人,初步感知。了解題目的意思。)
二、初讀詞,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大聲練習朗讀。要求讀正確、通順。
2、指名讀,學生從這兩方面評價。
3、齊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把詞讀正確、通順。)
三、品讀詞,體會情感。
1、教給學詞的方法。
“學習詞和學習古詩的方法是一樣的,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以前都用哪些方法學習古詩了?”學生可能會說:“通過書下注釋。” 有的可能會說:“借助資料?!庇械膶W生可能會說:“查找工具書?!庇械膶W生可能會說:“問老師,小組交流?!?(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用什么方法來學這首詞。)
2、學生自主、合作學習這首詞。
“同學們就用這樣的方法來學習這首詞,看你體會到一個怎樣的陸游,可以在書
上做批注。有體會后小組內(nèi)可以交流一下?!?/p>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能力。)
3、 學生匯報。
(1)品讀上闕的前兩句。
幻燈片出示上闕的前兩句,然學生說體會到一個怎樣的陸游?學生可能會抓住“萬里”和“匹馬”這兩個重點詞語體會到英勇的陸游,讓學生帶著這樣的感受讀前兩句,如果讀的不到位,可以補充陸游的詩句和一段古代戰(zhàn)爭的視頻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情感,再讀。然后追問“還從這兩句的哪個詞語中體會到一個怎樣的陸游?”學生說到別的詞語再相機指導?!胺夂睢笔且粋€典故,如果學生說不出來,就由老師來講解。
(2)品讀上闕的后兩句。
上闕的后兩句要引導學生利用資料理解“夢斷” 。再抓住“暗”體會夢斷后的陸游又是怎樣的陸游,與前兩句形成鮮明對比,指導朗讀后兩句,可以配樂創(chuàng)設情境。上闕學完后再讀,體會前兩句和后兩句的情感變化。
(3)品讀下闕。
上闕學完后老師過渡“夢斷后的陸游又是怎樣的陸游”然后配樂范讀下闕?!皬睦蠋煹睦首x中你又聽到了一個怎樣的陸游?”學生可能會說“這是一個遺憾的陸游,無奈的陸游,悲憤的陸游,不得志的陸游”等等。
此時老師引讀“胡應滅,卻”生接讀“胡未滅”。
老師引讀“鬢不該秋,卻” 生接讀“鬢先秋”。
老師引讀“本應身在天山,卻”生接讀“身老滄州”。
老師用激情的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 “如果詩人的報國之志能夠實現(xiàn),即便鬢先秋又何妨,可惜啊可惜!”指名讀。
“如果詩人的報國之志能夠實現(xiàn),即便 ……此處隱藏6993個字……時期逃難的難民”圖片,請學生介紹自己搜集的有關這兩次戰(zhàn)爭的情況。
2、接著,讓學在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了解的其他戰(zhàn)爭。
3、然后,課件出示世界重要戰(zhàn)爭年表。鼓勵學生與小伙伴一起合作,填出戰(zhàn)爭的名稱與經(jīng)歷的年份,并全班交流。
(三)探討危害
這一層,包含三個環(huán)節(jié)。
1、首先,課件出示圖片以及海灣戰(zhàn)爭的例子,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結合自己搜集的資料相互交流,初步探討戰(zhàn)爭的危害性。
2、然后,讓學生自由閱讀故事《伊拉克小男孩》,并讓學生讀后,用幾句話寫出自己的感受。全班交流匯報,進一步認識戰(zhàn)爭的危害。
3、最后,小結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戰(zhàn)爭摧殘生命,戰(zhàn)爭破壞環(huán)境,戰(zhàn)爭損失財產(chǎn),戰(zhàn)爭傷害兒童。
(四)、反對戰(zhàn)爭
這一層包括兩個環(huán)節(jié)。
1、討論交流:在戰(zhàn)爭年代,人們都怎樣來表現(xiàn)對和平的熱愛。出示相關圖片,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
2、讓學生自由閱讀,“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拉賓”并交流感受。
通過這兩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體會到全世界人民都反對戰(zhàn)爭,熱愛和平。
(五)、熱愛和平
展示有關圖片,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暢談自己的感受,讓學生體會到和平的可貴及生活的幸福,激發(fā)學生反對戰(zhàn)爭,熱愛和平的情感。
(六)、課堂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深刻地體會到:戰(zhàn)爭是全人類的災難,我們應該堅決反對戰(zhàn)爭,熱愛和平。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5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心理學中,拖延——是指盡管了解其消極結果,但還是對既定的行為活動進行有意推遲,通常會導致不滿意的表現(xiàn)。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在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常常表現(xiàn)為:作業(yè)拖拉、吃飯慢吞吞、計劃的事情不能按時完成等。
本次心理活動課就是針對小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拖延,浪費時間的問題而設計,以李想的故事為切入點,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讓學生認識拖延的具體表現(xiàn)。通過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自主探究出拖延在自己身上的表現(xiàn),在遇到拖延問題時我們該怎么辦?希望這節(jié)課可以通過指導學生做事不拖延,教育學生做事情要從抓緊時間開始,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思想感情,學會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處理好學習、活動與休息的關系,用積極的態(tài)度去爭得時間,做事不拖延。我相信,如果能夠學會科學合理的利用時間,對孩子來說一定會終身受益。因此我設計了《和“拖延”壞朋友說再見》這一節(jié)針對小學三年級的心理輔導課。并擬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了解拖延的具體表現(xiàn),學會樹立正確的時間觀念。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了解做事拖延的危害,找出克服拖延的好方法。
3、情感與態(tài)度:讓學生克服拖延,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思想感情和抓緊時間做事的態(tài)度。
三、說重難點
我將活動的重點放在讓孩子在輕松的活動中認識到自身拖延的行為,改善拖延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而我的教學難點則放在讓學生學會改善拖延的方法并應用在生活中。
四、說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首先基于三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給他們出示一個關于鬧鐘的謎語激發(fā)他們的探究熱情,吸引注意力,接下來用鬧鐘這個可愛的形象引導孩子們觀看《寒號鳥》的視頻,找出寒號鳥死亡的根本原因,也就是拖延。使學生在心理上對拖延有一個形象的認識。
二找出拖延壞朋友
通過上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已經(jīng)對“拖延”有了基本的概念,但同時可能也會疑惑,拖延也會存在在我們的身邊嗎?具體表現(xiàn)是怎樣的?帶著這些疑問,我們走近情景故事《李想的故事》,這個故事是大多數(shù)孩子假期生活的一個縮影,假期到了,孩子們總是有很多想要完成的事情,但在實際行動中往往事與愿違??倳驗楦鞣N事情而分心,時間就這樣慢慢溜走了。直到假期快要結束,才開始著急、后悔??偸呛芤苫螅何业臅r間去哪了?
這里我會將學生分成四人小組,讓他們來討論一下,是什么原因導致李想計劃的事情沒有完成?這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認知來找出李想身邊的“壞朋友”----拖延。使學生對拖延這類行為產(chǎn)生更加具體化的認識。
在李想的故事中“習慣性拖延”是最大的時間偷竊者,李想的暑假就是典型的“時間拖延”個案。其實許多同學都因無法克服李想那樣的拖延惡習,所以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拖拉。這里我會讓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中認識到原來自己有時也是“李想”,也容易出現(xiàn)李想的問題。預設學生會出現(xiàn)以下幾個問題:
1、作業(yè)拖拉
2、吃飯慢吞吞
3、上學遲到……
很多時候明明家庭作業(yè)也不多,學生卻要做到深夜。特別在考試前,很多同學甚至晚上熬夜,卻收效甚微,這都是因為不能抓住每分每秒,科學合理的利用時間。這個設計讓學生了解做事拖延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麻煩,會影響休息,會影響身體健康,會影響學習。所以我們趕緊和“拖延”這個壞朋友說再見吧!
三趕走“拖延”壞朋友
通過李想的故事和自己的拖延問題,學生們知道了拖延的各種危害,那接下來,學生一定會迫不及待的想要改變,這種改變不僅僅是明白道理就可以的,一定要切實可行,從行動上懂得珍惜時間,改變拖延。這里,我設計讓學生按照剛才的小組繼續(xù)討論如何趕走拖延,珍惜時間,你有什么好的辦法,看看哪個小組的辦法最多,最行之有效。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實學生們都是有心人,他們都希望做自己趕走拖延這個壞朋友。在學生交流評選之后,我也會給學生們一些有效管理拖延問題的方法。
比如:一 、做事之前先計劃,分清主次抓重點。二、善于抓住零星的時間,合理利用整塊時間。三、學習一定要專注,先緊后松不分心。四、當日事當日畢,拒絕拖拉。接著引導學生閱讀書本45頁的18種有效管理拖延問題的方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具備了一定時間觀念,也初步掌握了一些有效管理拖延的方法。
四爭當時間達人
在掌握了有效管理拖延的方法之后,學生一定迫不及待地想將這些方法付諸實踐,在課堂這個有效的范圍內(nèi),我設計了一個整理書本的比賽,最快整理好的學生可以評為時間達人,以比賽的形式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也將抓緊時間做事,改變拖延應用于實踐。
五讀詩歌提希望
學生在掌握了一些有效管理拖延的方法后,我會引入《明日歌》的故事來強化學生的時間觀念。希望通過這個通俗的歌謠,讓學生認識到拖延的危害,懂得珍惜時間的重要性,希望同學們從現(xiàn)在起今天的事情今天做,現(xiàn)在的事情馬上做,養(yǎng)成做事不拖延,抓緊時間的好習慣。接著引導孩子制定《今日計劃表》,為自己做一份計劃,和同桌互相監(jiān)督每一天的完成情況。最后我會讓學生回家完成書本上的這個親子分享的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從父母口中了解自己是否有拖延的習慣,應該怎樣改變。我還會讓學生們搜集一些珍惜時間的格言,把它們做成書簽送給自己的同學,既提醒自己要珍惜時間,也將這種情感傳遞給他人。我相信,如果學生從小就直到要改變拖延的壞習慣,懂得珍惜時間,一定會受益終身。
文檔為doc格式